banner

    【写给需要的人】有些人打着打着呼噜就没了

    更新时间:2021-07-21 11:46:31

      夜深人静的时候

      万籁俱寂

      只有枕旁的“人肉喇叭”

      此起彼伏

      然而

      最可怕的还不是鼾声震天

      而是打着打着

      鼾声

      没了

      ……

      案例一

      在某视频网站上,山东省某医生分享了自己患者的案例,因为睡觉打呼噜,医生让患者规范治疗,结果患者并没有坚持治疗,最终在睡梦中猝死。

      案例二

      此前,江苏公共新闻也曾报道:厦门一名不到30岁的男子,睡觉打鼾引发了呼吸暂停,不幸离世!

      案例三

      35岁的刘先生,年轻力壮,朝气蓬勃,却突发昏迷、一侧肢体活动障碍,家人赶紧送到医院检查,诊断为脑出血。医院在仔细追问病史得知,患者体型肥胖、夜间常有打呼噜行为,察觉不妥,赶紧对患者做了睡眠监测,结果提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。

      案例四

      杭州的于先生(化名)深有体会。于先生50岁,体型偏胖,陆陆续续打鼾十几年,这两三年尤其严重。晚上睡觉他经常打着鼾,一口气没接上来,吓得妻子赶紧推醒他,才能把那口气续上。但于先生自己不把这当回事,觉得打鼾是睡得香。

      前段时间,于先生白天开车,开着开着就打起瞌睡,拐弯时差点撞到旁边的行人,吓出一身汗。

      于先生这才意识到打鼾的严重性,到医院做了一次睡眠呼吸监测。

      呼吸停止10秒以上就属于呼吸暂停,监测结果显示,于先生一晚呼吸暂停100多次,最长一次暂停了120秒,属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。

      打鼾本来是常见现象

      为什么隐含着死亡风险呢?

      罪魁祸首

      其实是

   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

   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简称为OSA,一般指成年人在晚上睡眠期间,口、鼻气流停止流通达10秒以上,发作次数多余30次,且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。

      近年来,OSA的全球患病率逐渐增高

      2019年《柳叶刀呼吸医学》杂志报告显示,OSA的全球患病率由10年前的2%~4%上升到24%以上,其中我国睡眠呼吸暂停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,达1.76亿;30岁~69岁成人中,轻到中度患者9.36亿、中到重度患者4.25亿,睡眠呼吸暂停已影响到全球超10亿人的健康。

      那么

      经常打呼噜

      就是病吗?

      不一定

      鼾症有良恶之分

      打呼噜在医学上又叫鼾症

      良性鼾症:占80%

      恶性鼾症:占20%

      鼾症人群类型

      一般来说

      打呼噜人群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

      肥胖

     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%或以上,体重指数(BMI)(体重/身高2)≧25Kg/m2

      年龄

     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;女性绝经期后患病率增加,65岁以后患病率趋向稳定。

      性别

      男性患病者明显多于女性。

      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,男性患病率更高,男女患病率约为2:1,年长男性或绝经期女性属于易患病人群,即使还不是睡眠呼吸暂停,也需要重视,提醒老人早预防早干预,减轻打鼾对身体的危害,防止并发高血压,心梗事件。

      “睡眠呼吸暂停”类别

      根据呼吸暂停的原因,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可分▼

     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(CSA)

      少见,是因为呼吸中枢异常包括脑外伤、麻醉及药物中毒等导致影响呼吸运动。

    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(OSA)

      最常见,由于上呼吸道的狭窄(肥胖,扁桃体肥大,腺样体肥大,舌体肥大,舌根后坠)等,且睡眠时软组织和肌肉更容易塌陷,造成了呼吸道的阻塞,肥胖,男性,年龄>50岁,饮酒,吸烟的人更容易出现OSAHS。

     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(MSA)

      以上两种情况都有。

      所以说,“打呼噜”可不是睡得“真香”,极有可能是潜在隐患的假象。一旦发现身边人疑似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,尽快采取措施治疗,避免打呼噜在健康的身体里埋下隐患。

      OSA可能引起的疾病

      当呼吸暂停发生后

      睡眠结构紊乱

      呼吸气流中断

      随之患者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

      造成全身多系统的损害

      ……

      1.引发心梗

      严重的打呼噜会造成心脏功能的早期损害,很多人发生心梗的罪魁祸首就是打呼噜。

      2.增加卒中危险

      在睡眠过程中,一旦发生睡眠呼吸暂停,机体缺氧,不仅会引起心律失常、心血管损伤造成血管硬化,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。

      3.升高血压

      睡眠呼吸暂停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。呼吸暂停时,心率加快、血管收缩,收缩压可以瞬间达到280~300mmHg(正常一般不超过140mmHg)。

      4.影响性功能

      打呼噜和男子性功能也有一定关联,往往表现为阳痿及性欲下降,甚至性功能障碍。

      如何进行自测

      “打鼾不是病,打久了会要命。”连续不断的呼噜声跟发烧一样,其实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
      注意这几种情况:

      ★ 自感:白天时常感觉头晕乏力,很疲倦,随时都想睡觉,但睡觉后也不能精神抖擞。

      ★ 伴侣发现:睡觉时鼾声很大并出现憋气现象——呼噜声突然停止,要过会儿才听到“噗”一声吐出一口气。

      ★ 睡眠节律紊乱,频繁觉醒,有时会因为喘不过气突然被憋醒,在睡醒的时候经常感到胸闷或呼吸困难。

      ★ BMI值(BMI=体重kg/身高的平方m2)>24,或者颈围>40cm?

      如果以上回答中有三条为“是”,那么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很高,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请医生做专业评估。

      睡觉打呼噜很常见 这些症状要警惕!

      除了打鼾和白天嗜睡,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还包括:

      1. 晨起头痛、头晕、口干

      2.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

      3. 男性性功能减退

      4. 性情改变

      5. 工作效率下降

      6. 夜间心悸胸闷

      7. 精力不集中

      8. 夜尿增加或遗尿

      9. 反应迟钝

      10. 记忆力减退

    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治疗?

    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潜在危害这么多,但它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,不过引起气道塌陷、狭窄和阻塞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鼻中隔弯曲、扁桃体肥大、软腭过长、下颌弓狭窄、下颌后缩畸形、颞下颌关节强直、巨舌症、舌骨后移、肥胖、吸烟、饮酒、遗传、服用镇静药物等众多因素。

      治疗方面,经过呼吸睡眠监测,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发病诱因,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。

      首先,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。具体包括减轻体重,定期锻炼,戒烟、戒酒,低脂低糖饮食。

      第二,采取侧卧睡眠,不能趴着或仰着睡。

      第三,佩戴呼吸机,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。

      第四,对于单纯上气道口咽部阻塞,可考虑通过手术缓解症状。

      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以缓解睡眠时的气道阻塞,改善通气状况,减少或消除呼吸暂停次数。

      如果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,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,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(AHI)≥5次/h,可以判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。

    QA网友关注热点回答
    医生风采
    • <
    • >
    • 初秋
    • 初秋
    • 耳鼻喉科门诊主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学会委员...
    • 潘敏俐
    • 潘敏俐
    •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...
    • 洪飞龙
    • 洪飞龙
    • 杭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学术委员会委员...
    • 张靖
    • 张靖
    • 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30余年,杭州天目山医院耳鼻喉专家,...
    • 冯佳鹏
    • 冯佳鹏
    •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...
    预约挂号电话咨询
    热点咨询